紀念張俊浩先生 | 追思

作者: 發布時間:2022年01月25日 08:44 閱讀數:

中國共産黨優秀黨員,永信贵宾会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民法學家、法學教育家張俊浩教授因病于2022年1月22日上午8點在京逝世,享年78歲。


驚聞先生逝世,學界同仁、法大學子、相關組織與各大法學院所紛紛表達哀思,并回憶先生的學術思想、與先生的交往點滴。我們将千字祭文與短篇追思、唁電分别彙總整理,分三篇推送。此篇為追思。



十七年前有幸與俊浩老師結緣,承贈大作并常就民法問題請教,受益良深。十年未見,驚聞噩耗,悲痛難已,尚盼老師家人節哀珍攝,以安老師在天之靈。

——蘇永欽(中國台灣)


37年前,我和他同居一室20餘天,遂結為摯友,疫情前,他、老金和我,還一起去國家大劇院看戲。他是史(依弘)粉,我們還曾在散戲後,和史依弘在街邊小店聊到深夜。這些,以及他的音容笑貌,都還曆曆在目……

——劉春田(中國人民大學)


想寫點什麼,又覺得沒什麼要說的;要說的、要讨論的、要争辯的都已在2022年1月22日終止了;您走了,再說什麼已然沒有意義了,就不說了吧……


——金渝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最沉痛的悼念我們的好同學摯友張俊浩病逝。願他一路走好,家人節哀保重!

——于香名、陳重新


驚悉張俊浩教授去世,謹此薰沐遙叩,北望遠眺以送行。張教授将畢生精力貢獻給了法學教育事業,默默耕耘而不求聞達,謙恭禮讓而有古君子之風,是謂教師楷模、學者表率!

——方流芳(永信贵宾会)


帝都這麼大的雪天,送走了我尊敬的師長:俊浩和他的《民法學原理》。在兩個月前冬日的下午,保姆推着他到18号樓下曬太陽。我們最後一次見面,他當時已經幾乎不能說話,竟然還能夠叫出我的名字。俊浩師千古!

——舒國滢(永信贵宾会)


我和俊浩老師相識四十多年,1979年我們都在老一号樓一層住宿舍 ,後來又成為同事,共同在昌平編寫《民法學原理》……前幾天還看見他女兒推着他,我還和他打了招呼,想不到今天早上走了……沉痛悼念!

——劉心穩(永信贵宾会)


永信贵宾会張俊浩教授去世了,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因時間已久,一些細節模糊了。

我沒有正式法律學曆,理解民法教材十分困難,對許多結論一直持有異議,但少有贊成者。大概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在張教授的書(可能是文章)中,發現他批判民法學界的一個經典論點,一針見血。我深有同感,自覺遇到了知音。但張教授卻在文中說,自己的觀點尚有不能解釋處,期待學界指正(大意)。我寫了一篇短文《人身權管見》,發在《華政學報》(可能是《法學》)上,支持張教授的觀點,并自以為是地解釋了張教授的疑問。過了很久(大概有幾年),我遇見華東政法學院王立民副院長(當時華政是學院),他問我中政大有無熟人,我說沒有。他頗意外,說這次去北京開會,中政大有個教授托他向我表示感謝,姓名想不起了。我更意外了,問謝我什麼。他說你批判了他的觀點,他表示感謝。我突然想起了張教授,問是不是叫張俊浩,他連說是、是。

我非科班出身,法學基礎不紮實。我對張教授疑問的“指正”至今不聞支持,完全可能是瞎說,無知而無畏。但這樣一次交往,确實給自己獲得感。

——李錫鶴(華東政法大學)



本科畢業是他指導,研究生複試他在場記錄,碩士論文選題他給了許多建議,教學、研究從他那裡獲益良多。他像個嚴厲的兄長,對我的批評多于表揚,有時候他的嚴厲批評都令我深夜做惡夢,但卻受益終身。近兩年幾次散步陪他聊天,依然思路清晰,博聞強記。

——費安玲(永信贵宾会)


回想起和張老師一起上課、備課、讨論問題、答辯的時光…,深深地懷念,沉痛哀悼。

——鄢一美(永信贵宾会)


當之無愧的法大掃地僧!每次一起開會,必陪先生散步個把小時。先生駕鶴西遊,教導猶在耳畔!

——徐滌宇(中南财經政法大學)


張俊浩老師是引領萬千學子進入民法世界大門的引路人,手中的引路明燈就是《民法學原理》。我是在這盞燈的指引下,追随張老師在民法世界中遨遊并以民法為興趣和志業的一個學生和幸運兒。我永遠感恩張老師,永遠懷念張老師!張俊浩老師千古!

——于飛(永信贵宾会民商經濟法學院)


沉痛哀悼授業恩師張俊浩教授!

——高聖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老師帶着牽挂和我們的痛惜走了!留給我的依然是那個倔強、诤直、慈愛的背影。一生純淨,桃李滿園;兩袖清風,為人師表。

法大三年的面聆教誨,二十五載的師徒之情,收獲的不單是思維的利器,更有人文的情懷。浸染的不僅是獨立自由的精神,更有堪忍寂寞的境界。老師的關愛,溫暖和煦,老師的叮囑,言猶在耳。

山迥迥,水淼淼,片片白雲催犢歸;風蕭蕭,雨灑灑,飄飄黃葉令兒啼。舐犢情深,奈何疫情,無緣最後一面。天人永隔,洎此無信,擱筆淚流滿面。

恩師,一路走好!

——弟子亓述偉遙叩恭送


當年讀《民法學原理》,印象最深的的确是前三章,好多新奇的在其他民法教材裡看不到的東西,将法理學的一些理論轉換為民法學的原理,頗具沖擊力,那個時代絕對的精品教材,惠澤學人無數。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張家勇(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法學院)


張老師是一個有性格的學者,表現在他對民法精神自成風格闡釋,對學術嚴謹的态度,也表現在他風趣的言辭中。張老師千古!

——孫積祿(外交學院國際法系)


張俊浩的《民法學原理》,是我讀過的最震撼最受益最具可讀性的一本民法書。

——傅郁林(北京大學法學院)


我不知道該不該信命。

1月15日,我飛回老家。下午15:47飛機停穩打開手機,收到師弟亓述偉15:43轉來的微信:“我爸腦出血在搶救室了,今天昏迷了…大夫說出血不多。”旋即在朋友圈看到海澱區出現一例新冠病例的消息。到家和母親匆匆見了一面,趕當晚20:25的飛機回京。

1月16日上午,詢問張老師情況,張老師女兒回複:“特别不好。我知道你回老家了,你不用太擔心了,我們做準備了。謝謝!”當即趕往北醫三院。高燒40度持續昏迷。

1月21日早上7:22,張老師女兒發來微信:“你能過來幫忙嗎?”簡單安頓好孩子後,再次匆匆趕往醫院。張老師女兒和小姨告知,早上一度停止呼吸,正在全力搶救,已重新出現微弱呼吸。但醫生表示:搶救隻是盡人事而已。這句話,五年前醫生也說過,但張老師那次從死神手上救回了自己。

隻是,奇迹沒有在五年後再現。

1月22日早上7:38,收到微信:“小朱:他可能不行了。”當時正在開車,沒看到微信。到達目的地後,電話那邊傳來的是哭腔。驅車趕到醫院時,張老師已經躺在太平間冰冷的床上。

張老師走了,不會再有痛苦,奇迹也不會再發生。

——朱慶育(南京大學法學院)


1992年夏秋考研複習之際,讀到了張老師主編出版的《民法學原理》,可謂醍醐灌頂,現在想起來,我對民法的最初理解和熱愛就是這本書給予的。2022年元月22日,北京下雪的日子,張老師駕鶴西去,在醫院見到遺容,很安詳。俊浩老師千古!

——劉家安(永信贵宾会)


二十九年前您寫在我畢業論文評語中那句鼓勵的話語“已經具有很好的民法學素養”,讓我有了站在法大講台的底氣。這些年我至少複制了幾百遍留在了學生的畢業鑒定或者推薦信中了……傍晚時給這個您沉浸了六十載的地方拍了幾張照片,您再看一眼。

天堂需要您撰寫新版《民法學原理》,張老師一路走好。

——劉智慧(永信贵宾会)


大概是1993年,經常逃課的我,無意間走進民法課堂,開始覺得法學不全是陳詞濫調,至少民法不是。于是,到圖書館借各種民法書,于是就發現了《民法學原理》,其後就自己買了一本,這是當時買的唯一的非教科書的專業書,20塊在那個年月并不是小錢,但花的心甘情願。之後的兩年一直看着、想着,以至于決定考法大。但最被吸引的是前九章,最後決定考法理學(另一個更主要的原因,是95年的那道大題“論意思自治”40分;如果96年也出這樣的題,我不知自己會拿多少分)。入學後,選過張老師的課,無機緣親近,但吸過張老師夫人梁阿姨的中華。連續幾天的雪,伴随着張老師的離開。不說再見,身懷感念!

——陳景輝(中國人民大學)


天地失色,長歌當哭

痛别恩師張俊浩先生

剛正守道,一生傲骨铮铮;

古道熱腸,千秋恩義浩蕩。

張師千古!!

約四天前内人向我詢問張師的近況,于是思忖着近日給雲飛兄去個電話。張師身體狀況不樂觀我大概是知道的,尤其是在北郵那次摔倒後,但總想着吉人天相,總是默默的祈願平安。但誰可想,昨晚突然看到雲飛的微信消息:張老師病危正在醫院搶救。猛受重擊,錯愕不已,一邊祈願奇迹再現,一邊卻是悲傷不斷襲來。天地不仁,等到卻是張師仙逝的悲恸。整整一天都不願相信與接受,而每每憶及張師更是淚水漣漣。在京求學期間,我是深受張老師和梁阿姨之恩惠的,于學識于生活皆是。張老師為人治學之精神理念更是奠定鑄就了政法大學民法學科的魂靈,而我等諸多學子深得其福。

今日無法赴京,唯托兄弟們代為鞠躬拜别!忍住悲痛,焚香遙拜:老師往生淨土,早登極樂!先生千古!!

——韓光明(中山大學法學院)


從來沒有見過張老師,這本第一版的書是當時在中政大讀本科的高中同學贈送的。一直記得徐國棟教授在民法哲學課堂上對張老師的評價:張俊浩寫出《民法學原理》的前三章,就奠定了他在中國民法學界的地位。沉痛哀悼張俊浩教授!

——方新軍(蘇州大學法學院)


張老師的《民法學原理》(1997年版)是我看過的所有書中翻得最爛的一本,其中的總論部分讀了沒有100遍也有50遍。每一遍都是精讀,逐字逐句讀,不放過任何一個文字和标點符号。如果說我對民法有一點點思考和屬于自己總結的體系框架,那一定是緣于張老師的《民法學原理》。我從未見過張老師,但幾乎每次見慶育都會聽到慶育講起“關于張老師的傳說”。張老師千古!

——鐘瑞棟(溫州大學法學院)


當今中國最為奇罕的一位教授今天仙逝了。其《民法學原理》的簡潔與思辨至今仍是經典中的經典。聞其言震耳發聩,受其教則終身難忘!張老師千古!

——鄧建中(南昌大學法學院)


和張老師的接觸隻有兩次,一次是2003年在當代德國法學名著的會議上,聽到張老師對德國民法典提取公因式的推崇,那次會上也是唯一一次見到謝懷栻先生,另一次就是2005年博士論文評閱時,蒙金強介紹,請張老師做外評專家,那時張老師已經退休。張老師對我的論文寫了滿滿兩大頁評語,還是用打印紙打出來貼在評閱書上,覺得老爺子太認真了,極為感佩。一人一輩子一本書,可一部《民法學原理》影響了多少90年代學民法的學子,誰能說張老師不是一個真的民法學者呢?

——李昊(中南财經政法大學)


早晨五點就醒了!今天我們懷着悲痛的心情将送别民法啟蒙老師張俊浩先生!九五年入學薊門,聆聽先生民法教誨!曾幾何時,貴友小聚,月河談法……音容笑貌,言傳身教!四年前研究生畢業二十周年,盛邀先生為唯一課程老師代表,先生席間仍不住地殷切叮囑,不忘教導……如今師生突然陰陽兩隔,怎不令學生淚如泉湧,心如刀絞……先生雖走,然人文關懷,民法精神将銘刻學生心頭!先生一路走好……深切哀悼張俊浩老師!

——翟業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


我大學時民法是張老師教的,《民法學原理》的三位作者一同給我們授課,我對那課産生了罕見的興趣,期末老師出了100道案例題,我考了全系第一。印象中張老師是一位十分嚴謹的學者,不苟言笑。張俊浩教授千古!

——柯岚(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


聽聞張老師逝世,心情難以平靜。當年正是受張老師的教誨,才得以一窺民法學的殿堂之美,受益終生。記得在法大讀書時,先生正值壯年,我們還年少無知。如今先生已逝,時光一去不複返。

——周學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


今早泣聞恩師張俊浩教授駕鶴西去,深感悲痛!老師乃中國大陸頂級民法名家,才華橫溢,極具創新性思想,其主編的《民法學原理》開創了中國大陸民法學研究的新時代,是中國民法學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老師愛學生如子,不僅在學生時代諄諄教導我們,而且2003年他退休後,即便習慣深居淺出,閑雲野鶴的生活,依舊多次受我邀請來上海參加我組織的國際學術會議。恩師一生铮铮鐵骨,淡泊名利,高風亮節,為學界所衷心愛戴。恩師千古!

——張禮洪(華東政法大學)


在法大教書近二十載,前十幾年主要教民法課,以張俊浩先生主編之《民法學原理》為教材。

雖從未曾當面請教,但張先生有真學問,為真學者,是師者楷模!張先生千古!

——趙廉慧(永信贵宾会)


張俊浩老師授課和指導論文常發警醒之語,批判陳說,令人深省,受益者永遠感懷!對許多學生和讀者來說,張俊浩老師代表了一個時代,而這個時代正在遠去。

——王軍(永信贵宾会)


張俊浩老師,我習慣稱之為張先生,于我而言我們有三重關系:首先是師生關系,先生雖非我的直接導師,但是我導師李永軍老師教導我要向包括張俊浩老師在内的民法研究所的所有老師進行學習,因此讀研期間經常到先生書房向先生請教、而先生也有教無類。其次是同事關系,我在北工大任教期間,作為文法系主任,我請張先生作為我們系的特聘指導教授,張先生對我個人和我們系全體師生的指導,使我們系得以迅速發展和成長;再次是朋友關系,十數年的師生、同事發展為朋友,先生從不把我當外人。我2013年出版的《中國民法總論》時邀請先生為我作序,先生欣然而應!後因工作調動關系以及出國訪學、工作強度增加、生活瑣事等見先生的時間漸少,但是牽挂之情常在!前幾天知道先生住院,但醫院不讓探望,無可奈何,隻能靜待先生康複佳音!不料今早卻噩耗傳來,悲痛萬分,人生無常,願先生千古!

——席志國(永信贵宾会)


懷念張俊浩老師,沉痛哀悼張老師!依然記得20年前,研究生入學面試,張老師問了我一個要式法律行為的問題,并且追問了結婚登記、世俗婚中婚禮的法律意義。若幹年後我與婚姻家事法結緣,可能冥冥中注定。2008年回民法教研室任教,他已榮休就再也沒交集,偶然在學院路見過幾次也就稱呼一聲老師。

——陳漢(永信贵宾会)


得知張俊浩老師去世的消息,我們的心中難受不已,因為疫情管控不能去參加遺體告别儀式,因此緻信,以表心意。

作為在政法大學學習、留校幾十年的同事,我雖然沒有上過張俊浩老師的課,也沒有和張俊浩老師有特别深厚的友誼,但我很早就聽說過張俊浩老師專心學術,有着深厚的理論功底,同時善于教書育人,是政法大學一位不可多得的老教授。疫情沒有發生前,有時在校園裡和張俊浩老師碰面也會打個招呼。誰知道轉眼之間物是人非,張俊浩老師就這樣去了。斯人已去,但我相信張俊浩老師留給政法大學的寶貴精神财富會通過他的弟子流傳下去。

張俊浩老師安息!一路走好!


——18号樓303室王順安攜子王卓


遽聞張先生魂歸道山,不勝唏噓。96年初到北化任教,選用的民法教材即為先生主編的《民法學原理》。張先生千古!


——陳傳法(北京化工大學法學院)



今日雪中評注,但先生是師友重要話題。

何其有幸,能成《民法學原理》首期受業學子,回想油印稿墨香滿溢,竟已卅年。

先生一身褐色半大衣,另及長巾,每每念起,恍如昨日。

法大九零同侪,于母校記憶,一則昌平之荒涼曠寂,一則先生并是著之精巧、深邃。

曆久彌深,感謝先生留下的法大記憶、民法記憶。

先生千古!先生永垂!


——辛正郁(北京市天同律師事務所)


往事曆曆音容在,飛雪漫漫肝腸斷。三十一年師恩深,此生隻可夢中還。張老師千古!

——周昊(國務院國有資産管理委員會)


張老師是我在法大民商法導師中受教最早的一位。在報考研究生的時候,張老師是我當時在法院做領導的師兄的大學同窗,因而與張老師結緣。張老師的睿智和冷靜,與張師母的熱情,兩相輝映,家裡就成了學生非常樂意待的地方。到吃飯時就會添雙筷子蹭飯,時間長了習以為常。提到張老師,離不開那部《民法學原理》,初讀覺得繞口,也不太懂,越看越有味道。等正式讀研之後,收到了一份長長的書單,從《理想國》、《法哲學原理》等等,到《中國民法總論》等,囊括了古今中外的法哲學古典名著,民法書籍僅僅占一小部分。這個書單是民法導師組集體的結晶,張老師在其中付出了大量心血。近三十年過去了,這個書單現在仍然不過時。

張老師講課有獨特的風格,不是長篇宏論,而是句句珠玑。在看起來并非系統性的介紹中,領悟到法學的真谛。張老師屬于那種有真貨但不著書的學者,因此,他的論文和著作不多,但業内名氣很大。學者有多種,有經常出入廟堂的,有陪襯寶馬香車的,有著作等身的,有苦作學問的,他大約屬于最後一種。這樣的學者越來越少了,但這是學術的風骨。

——趙平(永信贵宾会上海校友會會長)


張俊浩老師千古!!

絲絲縷縷,而瓜瓞綿綿

2002年從華政到法大見到的第一位老師就是張老師,當時碩士入學面試,他問了我一個關于著作權的問題,我已不記得自己是怎麼回答的,隻記得初生牛犢不怕虎地胡扯一通,張老師的回答是:“好啊,給一個答案就行。”

入學之後很少見過他,隻聽到他的傳說。

直到博士畢業論文答辯前,緊張不安,在走廊裡面碰到了張老師,趕緊趨步上千,向他請安并介紹自己。張老師說:我知道你,繼續努力。之後又聊起了意思自治。

在那之後,再未見過張老師。今天早上,慶育老師和我剛下車,慶育老師就接了一個電話,說張老師仙逝了,然後匆匆忙忙趕走。我望着潔白的雪,怅然有失。也許,張老師在大雪紛飛中化作其中的一片雪,輕盈地消失,隻留下學生們心内的一面湖水。

——朱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我的民法基礎全源于張俊浩老師任主編的《民法學原理》,是當時水平最高的作品。第一遍完全看不懂,反複看了三遍才算奠定了基礎。張老師千古!

——袁治傑(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



《民法學原理》是我看過遍數最多的書。上課用的第二版,後來重複看多遍的是第三版。

——沈建峰(中央财經大學法學院)


《民法學原理》是我讀的第一本民法書,雖多年未翻閱了,但一直珍藏着。今天從書架上拿下來,發現當年在空白處畫了好多圖表,改了幾個錯别字,估計同時期在看梁老師的民總,對不同觀點還做了批注。記憶特别深的是「把市民法翻譯為民法」以及「詐欺而非欺詐」的兩個注釋。而張老師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塑造了我對法學作品文筆的審美。前兩天學習唐勇兄評注時,會議間隙跟他說,喜歡他的文字因為有種讀張老師這本傳世之作的感覺。張老師您走好!

——汪洋(清華大學法學院)


張老師的《民法學原理》是本科時民法的開蒙教材,彼時未能一窺民法堂奧,但傳法老師對張老師的推崇仍曆曆在目。做徐國棟老師助手時,多次聽老師提及張老師,模糊記憶中,老師似乎提及過當年張老師勸他戒煙,說茶也可以提神何必抽煙。在10年左右,陪同斯奇巴尼教授夫婦參加法大一個小會,好像與張老師有一面之緣。昨晚看到這篇文章,提及清償的性質問題,感佩先生思考的獨立與犀利,也感慨民法典後類似問題的答案也仍在風中。先生千古!

——婁愛華(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張老師主編的《民法學原理》和導師的《民法原論》一直是我學習研究的燈塔,且張老師又是導師的同班同學,來法大後一直想去拜見,卻始終緣悭一面。今日又有小兒照料,無法遠送。站好法大的講台,向老先生緻敬!

——申海恩(永信贵宾会)


我讀大學那會兒,張先生主編的那本《民法學原理》已經很有名了,稍微對民法有點興趣的同學必人手一本,說這本書對他們而言是真正的啟蒙并不為過。我那時喜歡的是刑法與刑訴,并未拜讀過先生作品,時過經年再難碰到那麼有意義的教材,真的很遺憾!

張先生千古!

——周慧(永信贵宾会)


今天,深受永信贵宾会學子敬仰的張俊浩老師永遠離開了,回想先生的音容笑貌,回想與先生交往的點滴,唯有追憶,唯有淚千行,無限感懷,無限悲痛!讀過先生主編的《民法學原理》,上過先生的課,聆聽過先生的教誨,十分敬佩先生的人品與學問。先生已逝,唯其所崇尚所代表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定将照耀千古!

——陳龍江(海南大學法學院)


17年夏一别,居然是永别。送給大寶的蟬蛻和柿子小人,居所的促膝長談,桌上的那盒巧克力,依依在目,恍如昨日。不知道該說些啥,在我心中(估計也在許許多多法大同期學子心中),在學問面前,不敢妄言不敢輕慢如履薄冰止于至善的謙虛謹慎,來自于您的影響和引領。斯人已逝,精神必不滅。

——楊芳(海南大學法學院)


那種自由、獨立、疏離和人文關懷,是民法的内涵所在。張老師千古

——王萍(北京中醫藥大學)


在法大讀書數年,《民法學原理》也讀過數遍,卻隻有一次親炙張俊浩老師風采的機會。那是2010年博士論文開題時,他作為答辯委員出席。關于論文本身,當時他作了什麼指導,已不記得。至今仍清楚記得的是這樣一個細節:一同參加答辯的另一位老師,可能是考慮到張老師退休多年不為在場學子熟悉,故一再提到張老師的學問與作品。對此,張老師一再真誠地制止,而且對介紹他顯得“十分不耐煩”(這裡加引号,意在表明該詞不是在貶義上使用的)。通過這一次,對張老師傳說中的真性情,有了親身感受。

斯人已去,風骨長存;哲人其萎,學問傳世!張俊浩老師千古!

——徐同遠(華東政法大學)


夜歸重翻《民法學原理》上冊,剛讀開篇幾個句段,就被帶回到2005年在昌平的圖書館逐字研讀的時光。

應該是張俊浩老師的闡述,讓我從初學時就記住了「表見代理」的「見」應取義讀xiàn,銘念至今又轉教予學生。

思辨的風骨,是張老師和那個時代的法大在我心裡的投影,經年愈深,漸成烙印。

張老師千古!


——姚明斌(華東政法大學)


張俊浩老師是掃地僧似的民法學大家,由他主編的《民法學原理》一書是我們當年的本科教材,正是這本書吸引着我進入民法的世界!沉痛悼念張老師!

——夏昊晗(中南财經政法大學)


《法大掃地僧》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張照片,應該攝于2006年的冬天,紫金山上的東郊國賓館。這也是我唯一一次見到張俊浩老師,以那時不多的法學知識,張老師給我留下最大的印象,就是穿透力。


——章程(浙江大學法學院)


本科二年級時讀張老師的《民法學原理》,除了深感此書論理精到、行文流暢外,也第一次切身感受了不加雕琢,清新自然的文風,心底感歎“這就是好文字”。張俊浩老師千古!

——王蒙(華東政法大學)


之前有朋友圈說道,張俊浩先生2006年在中南政法講座“從裁判法角度看法律行為”,準确時間應該是2005年11月18日。

當年作為學生記者,幾乎聽完在中南的各場講座。主辦方為張先生準備了文瀾310,應是緻以最大敬意。可惜講座時間即将屆至,上座率還不足一半。此時,陳小君老師從後門進入,大呼“今晚的講座将會極其精彩,趕緊電話你們在寝室、自習室的同學都來”。在場同學随即奔走相告,短短20分鐘内,文瀾310已經幾乎滿座。

果不其然,張先生講座極為精彩,論及行為法與裁判法的關系,指出“民法規範沒有任意性規範”,實則極大貫徹了意思自治。在講座的最後,陳小君老師說明每年至少邀請張先生來中南講學一次。然而,每年之約未能完全履行。

多年以後,在台下聽慶育老師評述《民法典》第143條,迎面而來的熟悉感,大緻就來源于那遙遠的文瀾310吧。

——李建星(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


驚愕...張老師千古!19年暑期的時候在師門聚餐時有幸得見過先生風采,盡管彼時身體已抱恙,隻言片語卻字字珠玑,風趣幽默。可惜竟再無機會當面聆聽。

先生走好

——季若望(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


當年張教授帶着幾位年輕民法學教師在昌平閉關寫作,立志寫出十年内不會被超越的民法教科書。現在二三十年已經過去了,張老師主編的《民法學原理》依然代表着大陸民法學教科書的最高水準。這本書早已絕版,我讀本科時有幸淘到一本,一睹風采。

半本民法傳天下,一人一生一部書。張教授,一路走好!

——吳逸越(永信贵宾会)


大雪、極寒,張俊浩老師千古,您一路走好,往生極樂!

2020年後,疫情阻隔。去年春節去法大,校門遇阻30-40分鐘,後由保安陪同上門,卻因老師行動不便無法自行開門,終未入。張老師電話裡說“十分抱歉,變成一個廢人了”。

今晨得知消息,匆匆趕往醫院,已是天人兩隔。

沒想到,2019年春節竟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感恩張俊浩老師,沒有您和《民法學原理》,我可能無緣民法;感恩張老師和師母梁阿姨,沒有您們,我可能無緣法大。感恩銘記,命中的貴人。

——亓培冰(法大96級碩士生)


不是張老師的學生(也沒這個能力),隻是使用過張老師課本的萬千普通讀者之一,沒有資格寫對張老師的紀念文字。出于對梁阿姨的熱愛和對張老師的真心景仰,表達一點點感想,更多的是彌補自我心理的不表不快。

前幾年梁阿姨走時沒能參加上告别儀式,心理就一直有小遺憾。轉眼之間張老師也走了,不是因為多年的肝病而是腦血管。和張老師幾乎沒有過直接交流,和梁阿姨倒是算是有過一段時間接觸。梁阿姨古道熱腸憤世嫉俗,喜愛抽煙談天聽姜育恒的歌。作為返京的知青,與張老師有着極大的性格差異卻又是有趣有益的互補。梁阿姨的歡聲笑語絕對是彼時那段生活的美好場景之一。

張老師為人極其低調嚴謹有底線,真正知行合一的人。招生唯才是舉,造福了一批無關系無背景全憑實力和苦功硬考進來的學生。為人低調,但作品是有着真正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的。好朋友中培冰、作田、陳勇、景輝等等都是因為張老師的課本而從外地考進了法大。

慶育對待張老師一家的親厚,有民國文人的風範,也承繼着張老師的風骨。而《民法總論》是對張老師《民法學原理》最好的緻敬、繼承和發揚,張老師對此一定是欣慰至極。

——劉育深(法大92級本科生)


張俊浩先生千古!

驚聞張教授千古,其音容笑貌不時浮于眼前。在入政法大學學前已通過黃皮的《民法學原理》一書知其大名。作為首屆法律碩士研究生,入校後張老師是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因我的論文是關于民法基礎理論的問題,有一定難度,在論文寫做過程中,多次聆聽張老師的教誨。深感其對民法問題理解的精準、深入,對學生指導的耐心細緻。交往中,張老師會談一談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其中尤其記憶深刻的是,張老師說,寫文章猶如司機開車,越是新手越想開車,越是老司機越不想開車。畢業後,我也當上了老師,深以為然!思緒萬千,竟不知寫些什麼。隻覺:

俊才已逝,

浩氣長存!

——李小華(法大校友)


最近總是心緒不甯。昨晚師姐問我願不願意寫點什麼,要收集紀念張老師的文字。我試了下,總是不行。就好像張老師走了這件事,我總是對不上焦。也不是矯情。我隻是做不到。

以前想象過這一天。張老師身體不好。那會反而能沉浸下去,會悲傷。現在總不是瞄不準,無法正視,或者想逃避。好像我不去看,它就沒有發生。

生死平常事。為什麼要這樣呢?可能張老師在我這裡代表的意義太大了?承認他的離開,也意味着我自己生命的一段了結?

總之,我不願意面對它。心裡憋得慌,但是我就是不想正面面對它。也許将來可以,到時也能哭出來,把那份憋悶釋放出來。

不能寫點什麼,讓我内疚。覺得沒好好盡到責任。

——于子亮(法大2009級博士生)


悼張老師

黑暗壓城天地灰,寒風呼嘯雪狂飛。

老天難忍同來哭,百世流芳治傷悲。

——鄧作田(法大96級民商法碩士生)


驚悉張俊浩老師逝世,一時百感交集。24年前,有幸成為張老師的碩士研究生。雖因張老師身體原因,未親自授課,經常深居簡出,但在有限的接觸中,仍能感受到大家風範、學者氣度、師者品格,讓學生一直敬仰有加。20多年沉浮,離民法學漸遠,陷塵俗世愈深。每每有人問及,均不敢以張老師學生自稱,深恐自身言行舉止,有辱張老師清譽。但無論二十年前,抑或現在,乃至将來,張老師一直是我的老師,是學生航行茫茫大海的一隻舟楫,是學生行走漫漫黑夜的一盞燈炬。

學生無以為報,敬獻挽聯一副:

一生力行,恭謙禮讓,尚學者氣度有古風;

半世治學,嚴謹獨立,惟民法精神為尊崇。

張老師千古!

——朱思軍(法大1997級民商法碩士生)


雖沒有當面聆聽過張老師的教誨,但閱讀張老師主編的《民法學原理》,特别是其中的總論部分,充滿了思辨與哲思,也算有幸間接一睹張老師的學術風采。張俊浩老師千古!

——鄒學庚(法大博士生)


今天上午突聞張老師仙逝的噩耗,一下子懵了,愣了一會兒,眼淚刷的就下來了。一天下來,總想說點什麼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剛看到碩士同學寫的文章,情真意切,于是就放朋友圈裡。張俊浩老師,是我民法學的啟蒙先生,考研複習,不記得翻看了多少遍《民法學原理》,工作以後,我也經常推薦學生閱讀,因為這本書裡頭滿滿的幹貨,言簡意赅,沒有多餘的廢話。先生治學嚴謹,應該說對邏輯理性極緻的追求,研一民法總論課上,他的好多觀點,深深刻在腦海裡,以至于我當了老師後都還會不自覺地把老師當年說到的方法,觀點分享給我的學生。那時的研院條件一般,電腦也剛剛普及。記得老師布置了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古代法》等書目,要求撰寫讀書報告。印象中這是第一次撰寫讀書報告,那時我還是在稿紙上手寫(因為有點強迫症,寫錯了往往就整頁重新謄寫),不知道廢了多少頁紙才得以完成那篇讀書報告,也不知道先生看了評價如何。先生看起來很嚴肅,對學生卻很好。第一次吃山竹,是張老師給的:當時作為答辯秘書,幫碩士生導師組做事,張老師拿了山竹給我,說酸甜可口,試試看。後來每次吃山竹,都會想到他的音容笑貌。後來和舍友去過幾次先生的辦公室,談論文?談思想?都不太記得了,但是先生辦公室四面牆都堆滿了書籍,他沒課時就在那裡看書做學問,這是最深的印象。先生著作不多,是一位惜字如金的學者,但是他的思想是深邃的,很多問題在他那裡就如四兩撥千斤一般就得到了化解,之後也時常聽到其他師友提到,與張老師交流,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火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張老師是一位真正的師者,隻是畢業後,沒有機會告訴他,他對學生産生了多大的影響。每每想到張老師,都會想起他叫我,龍岩的小姑娘。斯人已逝,音容宛在,先生千古。

——許翠霞(集美大學)


跨越時空的經典,哪怕全書已經完全散頁,也依然帶着它輾轉五省市,始終放在書架案頭。繼餘英時、李澤厚之後,辛醜歲尾,張老師也仙去了。

——楊楠(法大校友)


張俊浩老師學養深厚、淡泊名利,真正是掃地僧一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高手。讀書時在民法課上受教于張老師,感恩銘記。

還記得二十年前畢業的時候,畢業生都擺攤售賣用過的法律教科書。張老師的《民法學原理》極少出現在書攤上,這是法大學生用實際行動對一位為學認真的老師的緻敬。

懷念張俊浩老師。


——郭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本人是國際法學院2000級5班本科生,于2002年秋季學期受教于張先生的《知識産權法》課程。

驚聞先生仙逝,不禁喟歎,何為良師?傳授思維與精神,使學生受用一生者,真良師也!

——馬馳(天津商業大學法學院)


我是2001年入學的。到了大二上學期,該學民法了,民法是法學的重要課程,大家都開始卯足勁用功。可是很多同學都覺得學校發的《民法學原理》太晦澀難懂,轉而購買北大版的《民法學》。那時候北大出了法學基本課程系列書,統一紅色封面,看着很氣派。所以每當看着同學手握這紅色課本時,心中難免感覺該敬仰一番。因緣巧合,我沒有跟風,那個學期的很多時間裡,我就在教室默默地看那本《民法學原理》。看着看着,我忽然覺得其實不難懂,甚至在有些地方,我讀懂了民法為何作此安排,理解了民法背後更深層的人文精神。每次看完一部分,我都會想一下這位主編俊浩先生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本科畢業,我考入研究生院。由于朱老師的緣故,張老師來旁聽我們的讀書會,終于得以一見真顔,原來就是如此平易近人又語出驚人,令人處處受教的一位長者。初次見面,大家先作自我介紹,談到各自籍貫時,張老師關于地方管理體制的觀點就令我耳目一新。有尊長者在,大家都不敢随便發言,每次都要思考成熟後再發表言論。慢慢地,幾次讀書會之後,就和張老師熟悉起來。那時他已經退休,我們見面時間地點不固定,但時常會碰頭,于是教室裡、走廊下,貴友飯店,都成了我們學習讨論的地方。有時很長,有時很匆匆,隻說上了幾句話,但這成了我讀研時間最美好的回憶。學生時代很拮據,老師經常借機會給我們開小竈。在席間,我還可以聽聽他對美食的看法,既是物質享受,又開闊眼界。有次吃完飯,張老師冒着夜色騎車回家,我忽然感到,剛才那位振聾發聩的老師,就這樣貌不驚人地在校園周邊,真是卧虎藏龍,外加一種說不上來的滋味。

在學業上,張老師其實很嚴格。我并非他的學生,但關于為何要讀博士,他提出博士研究是要解決自己思考的某個問題,對照自己的情況,我覺得我仍有差距,所以一直不敢随便糊弄。可能當時我相對較小,張老師對我一直很關照。在得知我提前通過了碩士論文答辯後,他又請我們到了學校西邊的巴州駐京辦飯店吃飯表示祝賀。所以于我而言,張老師是一位師長,也是一位可親可敬的爺爺輩人物。畢業後每次到北京,我們都要見面聊一聊,我都要聽他教誨一番。可惜,畢業後的幾次見面,竟成了最後的教誨,以後再也沒機會聆聽了……

今天,我的朋友圈裡很多人都在悼念張老師,都在回憶他們與那本《民法學原理》教科書。佛教講究功德,回想張老師的生平,僅僅著書解惑這一項,就積累了多少功德啊,豈是尋常人能比?張老師千古,我們永遠懷念您

——潘鳳豔(法大2005級碩士生)


驚聞張俊浩老師仙逝,回想2003年張老師給我們上課,曆曆在目,曆曆在心!還想象以後有機會再請學!張老師走好!請家屬節哀!


——周寓先(法大校友)


永信贵宾会教授、著名民法學者張俊浩先生駕鶴西去,先生主編的《民法學原理》代表了大陸90年代及本世紀初民法學的最高水平,聽多位教授提起過此書,去年還在圖書館找來閱讀,仍有啟發意義,發黃褶皺破損而非塵土滿布是對作者的最好獎勵,先生千古!

——石記偉(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


去年,在張老師身體欠佳、行動不便之後,我的導師于老師殷切囑咐我要力所能及地幫助張老師,常打電話問候張老師,幫張老師跑跑腿,上門陪張老師聊天,天氣好時扶張老師下樓走走轉轉,也多向張老師請教學術、人生問題。借此,我才有幸得以認識令人尊敬景仰的張俊浩老師。

還記得此前扶張老師下樓散步過一回,張老師緊緊拽着我的胳膊,步履維艱,走兩步需停歇好長時間,我倆都滿頭大汗。看到在校園裡悠然輕松走過的來往學生,張老師滿眼羨慕地對我說,“你看,他(她)們就走得很好嘛”。我心裡說不出的滋味。

但那時張老師思維畢竟還很清晰。張老師喜愛詩詞,當聊到我是福建龍岩人後,張老師能脫口誦出毛主席的詩句:“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坦白說,作為龍岩人的我之前并不知道此詩)

我這人似乎不善與尊長溝通,每次主動給張老師打電話問候都很緊張,而張老師也似乎不好意思麻煩别人,回絕的次數居多。特别是張老師女兒回來專門照顧他後,我與張老師的接觸也變少。加之畢業季忙着實習、寫論文,心裡挂着張老師的時間也少了。上一次去張老師家幫忙時,他的思維已不那麼清晰,行動也已無法自理。不曾想張老師身體竟惡化得這麼快,再聽到有關他的消息,已是沉重的噩耗。我深感遺憾。

張老師走好,張老師千古!

——劉毅(永信贵宾会2019級碩士生)




緻敬張俊浩老師挽聯三葉


(一)

通神,标新領異種奇草

惠人,究錯求真斫假花


南柳山鷹恭撰2022012216


(二)

獨行,虎行雪地先生範

特立,鶴立霜田士子風


南柳山鷹恭撰20220123淩晨


(三)

一片冰心生玉質

滿身傲骨蘊銅聲


南柳山鷹恭撰20220123淩晨


注:第一聯寫作來源于鄭闆橋對聯:删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标新二月花;沈延毅書法:讀書破卷、下筆通神。第二聯寫作來源于山東古對聯(用于書房):虎行雪地梅花五、鶴立霜田竹葉三。第三聯寫作來源于王昌齡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李賀《馬詩·其四》詩句: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驚聞本科時民法學授課教師張俊浩先生仙逝,特作此聯以表懷念、敬仰之情。張老師每每有驚人語,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南柳山鷹(法大校友)


驚悉張俊浩老師仙逝,我們88級雙學士班全體同學深感悲痛。班群一整天皆在悼懷先生。

雖三十多年過去,先生當年給我們講課時的大師風範曆曆在目,音容笑貌猶在眼前。一部《民法學原理》何止影響幾代人!一屆88級的回憶安能記起先生的杏壇碩果!契約之精神、平等之思想是先生最先為我們植入的民法基因;獨立思考、學以緻用、嚴謹嚴格、衡平世界的思維方式是先生在民法上為我們最早打上烙印;耿直坦白、淩寒獨開、追求平等、悲憫情懷,先生在做人處世上亦為我們樹立了永恒的榜樣。

先生離世,未至耄耋,痛徹心扉,天地嗚咽!

紀念先生最好的方式是:将先生的民法思想、品德、作風、修為繼承下來,發揚光大。我們一定努力,我們一如既往。

張俊浩老師千古!

—永信贵宾会八八級雙學士班全體同學泣挽


悲聞張俊浩老師仙逝,望老師家人節哀順變。老師傳道授業,鞠躬盡瘁,高潔之士,前行之燈,三尺講台傳播民本、民主、民法,萬千桃李維念師德、師範、師尊。老師千古,永垂不朽

——99法研4班一名普通學生


張俊浩先生千古!

雖未曾與張先生謀面,但本科期間全靠張師《民法學原理》一書引我入門,今日知此,萬分悲切!

遙寄哀思,十送張師!

鞠躬!!

——匿名


挽張俊浩教授

乾坤蘊定數,混沌分名理。

在上為星辰,在下為三尺。

古來求道者,前後踵足迹。

忽聞有賢人,駕鶴仙歸去。

雖未謀其面,然曾習其著。

書覽數十通,中間多珠玉。

珠玉恒久遠,筆墨難更易。

逝者如斯夫,青史數行字。

魂遷何須傷,學問已山立。

人心似磐石,感慨不必語。

——法大99級校友


分享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