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日晚,民商經濟法學院2010屆畢業生“大學最後一堂課”主題活動順利舉辦,本次授課由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王衛國教授主講,民商經濟法學院2010屆全體畢業生在階一再次聆聽了院長的諄諄教誨。
活動首先進行了第四屆民商讀書會的頒獎儀式。王院長依次為獲獎者頒發了榮譽證書,本屆讀書會的特等獎也由2010屆學生開展了四年的“民法讀書小組”獲得,王院長與他們合影留念并鼓勵他們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後要繼續讀書修身,第四屆民商讀書會圓滿落幕。
随後,王院長正式開始了2010屆畢業生“大學最後一堂課”的講授。整場講座,王院長緊緊圍繞“大學之道”與同學們展開論述,充分闡釋了“什麼是大學和什麼是大學之道”以及“走出校園該如何堅守大學之道”,同時也為畢業生送上了離别箴言。
“什麼是大學,什麼是大學之道”
王衛國院長首先指出上大學的目的可分為三種:一為求職,二為求知,三為求道。而求道,則為尋求人生目标和精神升華的最高層次。他以“university”和“higher-learning”的區别開始講述大學的起源。“university”是指知識的大雜燴,而“higher-learning”則旨在不斷提升自己。他還引用《大學》開篇明義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深入闡述大學的含義。王院長以自己的“地平線理論”勉勵同學們,要朝着地平線走,雖永遠走不到,但心中永遠懷着信念,不斷接近,促進社會不斷進步。他說隻有建立了“地平線”這樣的坐标,才能改善社會。而大學教育所起的作用,首先就是要建立價值系統,同時才是要有配套的知識體系。走出大學校園的學生,首先應具有服務社會,造福社會的人格素養,然後才是知識素養,隻有這樣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走出校園該如何堅守大學之道”
在談到“走出校園該如何堅守大學之道”時,王衛國院長認為怎麼去堅守大學之道實際上是一個社會問題。他勁筆寫下了“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一句,并解釋道:“‘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意在告訴我們要堅持;‘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則是告訴我們要學會變通。因此,如何堅守大學之道的密匙就在于——堅持和變通”。
關于堅持,他着重說明了中國的法治發展問題。他說,中國的法制現狀雖不容樂觀,但要看到曆史的前進趨勢,要對中國法治的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心。王院長深情地表達了他對法大學子特别是民商學生的殷切期望:“希望政法大學的學生堅守經世濟民的精神,提升自己的人格,做一個能擔當大任的人!”關于變通,他送給畢業生們一句話——“順天理,明事理,近人情,通權變”,即要善于妥協,保持好的心态,大可把自己對于正義與理想的追求放在心裡,以淡定平和的心态出現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寬容的對待别人。
最後,王院長轉身走到黑闆前,揮筆寫下了一首自己創作的五言律詩,作為臨别贈禮:
五律 望春
朝晖曜高台,凝霜會城阿。
迎風撫琴瑟,信步觀嵯峨。
四時相因襲,萬衆共鳴和。
望春問桑枝,引領放清歌。
寫完,他動情地說,所有的畢業生就是桑枝,就是新芽,就是引領中國未來的希望。
講座結尾,畢業生代表為王院長送上了鮮花和禮物。王院長手捧鮮花,向同學們揮手緻以誠摯的謝意。講座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圓滿結束。同學們紛紛表示,這大學的最後一課,将成為他們難忘的回憶,而院長的諄諄教誨也将伴随他們走出校園,奮發成才。
據悉,民商經濟法學院2010年“骊歌民商 愛留法大”畢業生文明離校工作已井然有序全面展開,學院分黨委帶領分團委和畢業年級辦為畢業生們精心安排了溫馨精彩的系列活動,“大學最後一堂課”的順利舉辦也正式拉開了民商經濟法學院2010年“骊歌民商 愛留法大”主題活動的帷幕,相信畢業生們也一定會在鳳凰花開的六月感受母校的依戀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