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與公告 > 學院新聞 > 正文

民商經濟法學院召開博士生迎新會

作者: 發布時間:2010年09月07日 00:00 閱讀數:

2010年9月7日下午,民商經濟法學院在學院路校區教學樓207室召開了博士生迎新會。民商院院長王衛國,書記王光進,副院長趙旭東,副院長李永軍,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徐曉松,民事訴訟法所所長宋朝武,知識産權研究所教授馮曉青出席了迎新會,民商院2010級全體博士生參加迎新會。會議由李永軍主持。

會上,王衛國講述了我校博士招生政策的變化,民商經濟法學院的師資情況,以及民商經濟法學院曆來對博士生的嚴格要求和學院對于博士生的期望。王衛國指出,我校目前招收博士均為脫産,基本學制3年,不再設在職博士。民商經濟法學院,名副其實,學科設置主要是民商法方向,其中包括8個研究所,即民法研究所、商法研究所、經濟法研究所,環境資源法研究所,知識産權法研究所,财稅金融法研究所,社會法研究所,民事訴訟法研究所。我校民商法學科于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加上之前的法律史、訴訟法這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我校目前具備3個國家級重點二級學科,按照相關規定,擁有3個國家級重點二級學科,其一級學科自動升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也就是說,我校法學目前是國家級重點一級學科,與人大、北大并列。他還指出,民商院曆來是對博士生要求較高。博士與碩士的區别在于,碩士的培養目标是具有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而博士,則是要有創造性的成果。所以,學院要求博士生在3年博士期間,在導師的帶領下完成創造性的勞動成果,向社會提供新的知識,對現有的知識體系進行創新。

王衛國強調,30年前,我們不缺思想缺知識,現在是不缺知識缺思想。因此,對于博士生,不僅僅要求其大量的獲取知識,更要求其具有自己的思想。思想有多深,學術道路就有多遠,成果就具有多大的價值。談及社會,王衛國指出,目前我們的制度正處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種“外焦裡嫩”的現象。“焦”是指社會普遍存在一種焦躁的情緒;“嫩”是指我們很多制度還在發展過程中,還十分不完善。我們作為學術之人,作為思考者,要跳出這種焦躁,要保持一份理性,立足于學科,進行研究。

王衛國還告誡博士生,在科學的道路上永遠沒有捷徑。我們要始終懷着治理國家、造福人民的念頭。最後,王衛國祝新的博士生,在法大的生活愉快,在學術上取得輝煌的成就。

李永軍指出,校領導特别囑咐他要他告訴新的博士生,學校正在大興土木,對于因此造成的不便,請多見諒。對于新的博士生而言,這3年博士,正是見證法大發展蛻變的3年,希望大家能克服困難。

分享到:
Baidu
sogou